陈家村。 天蒙蒙亮,张三娘拿张旧帕子把头围起来,遮住半张脸,轻手轻脚地推开家里的大门,伸出脑袋左看右看,确定门外无人,才鬼鬼祟祟地走出门,一路上东张西望,见到前方有人影,立马就远远避开。 直到出了陈家村,她才微微放松,扯扯面前的帕子,透了一口气,不再畏畏缩缩地走路了,她越走越远,陈家村的影子渐渐看不到,走到一棵大槐树下才抱怨地“唉”一声,揉揉老腰,找了块大石头坐了下来,向西北方向张望着。 很快一个穿着花袄捏了张方帕的老婆子出现在路口,张三娘见了她,伸手招呼道:“二姐儿,这儿这儿。” “来了,来了。我说三娘,做甚要约在这么个老不拉屎的地方。”那花袄婆子抱怨道。 “哎呀,你又不是不知道,在陈家村我哪里敢卖孙女,要是叫族里知道我要把孙女卖了,非扒了我三层皮不可,二姐儿,这事你可得给我保密啊。”张三娘有些后怕地叮嘱。 “咱俩谁跟谁啊,从小到大的交情,你放心,决不叫第三个人知道。”花袄婆子拍拍胸脯。 张三娘显然对花袄婆子也很放心,点点头,开口道: “如果不是从小的交情,我也不敢找你,不是我心狠,我家老二就一个独子,穷得娶不上媳妇,老三家四个女儿,我也不要卖到窑子里,你帮我找户人家,去做丫鬟,指不定还有番前程。” 这种卖女儿、孙女还要给自己找一番借口的,显得自己是迫不得已的人,花袄婆子从业以来见得多了,很是明白她们的心理,无非是找个借口,自己少受些良心的谴责罢了。 说过几百次的话脱口而出:“哎哟,像你这么有良心的人不多见了,放一百个心,这是做好事呢,多少个丫头在我手里去了大户人家,穿金戴银的,还有那飞上枝头变凤凰的,咱们这是积福呢。” 张三娘认同地点点头:“我家老三的四女儿,去岁我带回过娘家,你见过的,才七岁,怎么样,卖得了多少银子?” 花袄婆子皱起眉头,“三娘,那四丫头生得不齐整,额头还有块疤,看在老交情的份上,我能给你个市价,六两银子,别的地儿,六两都卖不了。” 张三娘急了:“二姐儿,多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