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京这几日时晴时雨,风里夹着一股淡淡的泥腥味儿,闷燥。 叶莺大概有些水土不服,眉心处生了个痘疙瘩,不丑,倒像是美人朱砂痣。 她本是陈留杞县人,前些时日逛灯市时有人从背后拍她,一转头,恍惚了一下,再醒来就是在赖牙婆的船上。 船上都是跟她一样的十六七岁少女,她趁下船人多时跑了一次,又被两个壮汉给扭了回来。 眼下,被卖到当朝宰辅崔家当丫鬟。 果然人还是要靠对比,叶莺一个穿越人士,深刻接受过人人平等观念教育,这会子想起那些被卖给秦楼楚馆的同伴,竟然觉得很知足。 得过一次绝症,经历了那些无力回天的痛苦之后,又重新捡回条命,叶莺的接受能力远比常人要强。她挽着自个儿的小破包袱,跟在婢女后面,穿过七拐八拐的假山游廊,来到一处院落。 这院子掩在一片瘦竹后,东南面一条青石板铺就的小路进出,曲径通幽,潇潇簌簌。 一踏进篱门,就有幽微墨香扑面而来,与一股不容忽视的药味袅绕着。 也可巧,住在这处的主人,长公子崔沅,去岁染了疾,需要静养。 时值盛夏,日光掠过层层竹叶,碎碎地投落青石板上,已褪去大半温度。叶莺踩在光影里,嗅着鼻端隐隐熟悉的微苦气味,没有了那种被晒得焦头烂额的感觉,反倒觉得周身清凉,抚平了心内的一丝浮躁。 她忍不住抬起眸子,飞快地往四下扫了一眼。 与一路走来的富丽精致不同,竹苑没有朱漆碧瓦,入眼是竹屋草堂,青砖石篱,道是简中有雅。东厢廊下晾着几幅墨迹未干的字画,正堂门前晒了堆古籍,仔细听,还能听见潺潺水声。 嘿,好个相府,竟还有这种地方。 “你们住这间。” 带路婢女从方才便是一副公事公办的态度,语气说不上凶,但很有气势,“公子喜静,你们没事不要乱走,扰了公子,更不要靠近书房。公子虽脾气好,可若怪罪下来,谁来求情也没用。” 丑话说在前头,这是提醒她们,也是警告。 跟叶莺一块进来的丫鬟玉露问:“那我们怎么伺候公子?” 一副质疑大丫鬟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