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二十三年,上京。 晨光熹微,鸿胪寺卿陶庆之的府邸里,有道身影将双手自然垂在两侧,闲庭漫步地走在抄手游廊中。 “二姑娘,现在出门会不会有些太早了?”身后做寻常婢子打扮的连翘轻声开口。 被唤作二姑娘的少女扬了扬眉,身上穿着鹅黄色锦缎芙蓉裙,外面套着月白对襟样式的褂子。 仿佛是有些嫌衣裙繁琐,少女的双手一直在摩挲手腕,略微发黄的发尾则是被修剪得整齐,瞧着灵动又活泼。 她跟着开口,声音不似寻常女子娇软,反倒清冽。 “幸亏今日我早起了,你看看你给我挽的头发,这时候也不算早了,昨日那支笔也不知还在不在,你若是嫌跟着我太累,可以不去的。” 连翘闻言便抬眸去瞧。 挽的是个垂挂髻,用同色系的细绳绕在垂下来的辫子上,发间别着蝴蝶软簪和些许精致的绒花。 她不由嘀咕道:“姑娘先前的打扮实在是不像女子,奴婢觉得如今瞧着顺眼多了。” 少女侧目瞥了连翘一眼,也不再说话,只加快步伐往外面走去。 门口的看门小厮起得太早,还在打盹,听见脚步声惊惶着神色睁开双眼,连忙喊道:“二姑娘,这是又要出去么?” 后者点了点头:“还有些东西没买齐全,我再出去转转。” 小厮便也不去多探主子的行踪,动作利索地将门打开后便弓着身子送俩人出了门。 上京城内繁华夺目,连翘却用余光不停地去瞟身侧的人,叫她思绪不由地有些飘远。 少女正是半月前被陶庆之亲口下令从晋州接回来的庶女。 那个从不得宠又早死的姨娘肚里爬出来的二姑娘,陶霁。 陶霁回来半月,连翘便跟在她身边伺候了半月。 至于陶庆之为何会忽然想起这个女儿又铁了心要将人接回,还得追溯到几个月前去。 周遭的行人谈笑不断,上京城内瞧着太平,险些就要叫人忘了一年前由镇南王与节度使在陇西起兵造反而导致的战乱。 派出去的武将接连折损,当今圣上明宣帝走投无路之下将希望寄托在守朱雀门的一名普通侍卫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