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三年,戊子,五月十三。 应天皇城外,十里。 隨著不断响起的號令声,仪仗队已浩浩荡荡的停摆,举目望去,幡旗林立,更有无数士兵列於四周以壮声势。 在整个队伍的最前方,两道身影被眾人簇拥在中间。 其中一个老者身著僧袍,顶著个明晃晃的光头,此刻在日光的映照下分外耀眼。 另一道身影则十分圆润,身披锦服,以金冠束髮,这会儿正时不时的抹著脑门上细密的汗珠。 此二人正是当今太子朱高炽,与太子少师姚广孝。 这番规模浩大,声势隆重,再加上朱高炽和道衍身份的高贵,早已引得城中百姓围观,议论纷纷。 他们远远的望著,时而低声交谈。 “今天这是有啥大事?” “不知何事能让太子亲临,但这次看样子是喜事。” “俺记得上一次城外有这么多人,还是三年前……” 三年前,乃是朱棣靖难最终兵临应天城下。 曹国公李景隆,与谷王朱穗打开了金川门,迎接朱棣入京。 如今三年时间过去,看似万事已定,可惠帝却一直不见踪影,始终让一部分人心中惶惶。 所有人都知道,如今的永乐皇帝朱棣,始终都不曾停止找寻他那“可怜”的失踪的侄儿。 传闻永乐皇帝准备派郑和出海前往各国,宣扬大明国威。 不少人持有另一种说法,是当今陛下怀疑惠帝逃到了海外,让郑和出海名为与他国建交贸易,实则是追寻惠帝踪跡。 孰真孰假,无人知晓。 但话又说回来,朱棣虽然这般表现,但三年前的任何事,以及惠帝此人都已经成了禁忌,不可言,不可说。 所以百姓们谈论到此处,及时止住话头,转换了话题,继续猜测能让太子和少师摆出如此大的阵仗,同时出城十里相迎的到底是何许人也…… 仪仗队前方。 朱高炽从袖中取出锦帕,蘸了蘸额头。 他们从今日一早就开始准备,到了这城外之后又等了半个时辰。 应天府的五月,到了午时已经是热气翻腾,即便有下人举著华盖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