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虞王朝,昭明二十三年。 眼看着一匹匹骏马疾驰而去,摆馄饨摊的刘老汉敏锐地意识到有什么不对,看看剩下不多的馄饨,难得起了收摊的心思。 馄饨摊本小利薄,今天这温度,剩下的这些馄饨拿回家,只能自家人吃掉,今日的利润便也就所剩无几了。 心里这么想着,人老成精的刘老汉也明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道理,终究还是狠狠心,动作利索地收拾起来,安慰自己儿孙已经很多天没有吃肉,今晚也算是加餐了。 就在刘老汉忙碌的时候,两个外乡人冒雨来到摊子钱:“老丈,麻烦下两碗馄饨。” 刘老汉拒绝道:“客人请往别处吧,老汉今日收摊了。” “你这老丈,明明还剩了这么多馄饨,有生意还不做?”其中一人纳闷地说道。 另一人抬手拦了拦,制止了同伴接下来的话,客气地询问老汉:“雨天天寒,不知老丈能否给我们两碗热水?” “两位是外乡人吧?如果还没投宿,尽快去客栈入住,到时候自然能吃上客栈的热汤,不要在老丈这里耽误。”刘老汉说着,还主动替人指了路:“这条街走到头右转,就有好几家客栈,应当是还未满房的。” 外乡人听了,主动向刘老汉道了谢,还拉着同伴一起帮刘老汉收拾了一下桌椅绑在板车上,才告辞离去。 同伴走在路上还在纳闷:“砚秋哥你干什么拦着我?这老汉奇奇怪怪的,我还想追问呢。” 砚秋闻言忍不住道:“你这毛毛躁躁的脾气什么时候能改?还找我说为什么少爷不让你贴身伺候,你看看你这样……” 抱怨了一句,砚秋又继续解释道:“那老汉手脚粗糙,穿着草鞋,这种细雨天气都出来摆摊,如果不是有事,会在馄饨没卖完的情况下就提前回家吗?” “人家已经提醒我们尽快投宿了,不该问的话你就不要问,别人不说,自然是不能说,想要知道为什么,在客栈里注意打听着就好。” 听到砚秋的话,墨秋鼓了鼓腮帮子,心想砚秋哥就是传说中的吃力不讨好,明明都解释了,还非要教训自己几句。 想归想,墨秋还是跟着砚秋来到客栈,定了一间可以住两个...